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市减灾委办公室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精心组织策划,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一是宣传教育活动有创新,突出特色。全市各区各部门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市累计开展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动1045场。在去年遭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市应急管理局联合西青区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拉开全市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大幕,现场群众登上应急安全宣传“大篷车”,“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有关单位举办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和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情景模拟实训赛等活动。市地震局举办“‘震’安津门 防患未‘燃’”青少年防灾知识竞赛。河东区组织开展“安全指导员”进街道活动,向群众普及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逃生避险技能。宝坻区组织各街镇防灾减灾工作人员,走进中关村安云应急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筑牢关口前移和事前防控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
二是应急演练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天津市洪水应对工作机制》,从防、抗、救全链条全流程9个环节规范洪水预警叫应、应急处置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市水务局联合海委及上游省市开展大清河洪水调度联合演练、洪水预报预警实战演练,开展北三河系“23·7”暴雨移植洪水推演、东淀蓄滞洪区运用巡堤查险和险情应急处置等演练,提升有序应对特大洪水能力。市地震局联合和平区应急局、和平区教育局,在和平区中心小学举行地震应急演练。南开区完成各级各类预案演练254次,实现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演练全覆盖。北辰区在南仓中学举行2024年抗震救灾暨固定避难场所启用综合应急演练,以实兵、实装、实战方式,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综合处置流程。
三是隐患排查深入细致,闭环整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减灾委办公室下发通知,部署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市聚焦去年抗洪出险的工程设施、低洼易积水点位和易受洪涝潮威胁的人员密集场所,排查点位5.9万余处,发现重点问题279项,已整改或落实度汛措施214项,其余65项问题已下发提示函,督促汛前整改到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建10个检查组,分组包区开展防汛检查。市应急管理局到滨海新区和蓟州区,现场检查督导防汛防潮和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市水务局组织开展防汛隐患自查,形成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市交通运输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全市现役公路高边坡风险、公路桥梁隧道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除险水毁、地质灾害等风险点46处、桥隧365座。市水务局、滨海新区严格执行日常巡查、定期巡查、专项和特殊巡查相结合的海堤巡查制度,确保防潮安全。蓟州区印发《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的通知》,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累计出动巡查人员614人次,完成巡查703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