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天津市应急管理处置中心以“学雷锋服务月”为契机,于2025年3月组建“学雷锋·安全护航先锋队”,面向全市16个区14个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每日派出4个帮扶小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制度专项帮扶指导,通过“把脉问诊+靶向治疗”,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精准把脉查隐患 分类施策补短板
帮扶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涵盖危化、工贸、医药、民爆、燃气、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现场一线,通过查阅台账、实地检查、员工访谈等形式,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制度应建未建、隐患应报未报、奖励标准不细等问题累计27项,如津南区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按文件要求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制度;滨海新区某发电厂安全负责人不了解相关工作,文件宣贯不到位;市公交集团某客运有限公司存在制度仍在审批,未正式印发,文件宣贯滞后;某建筑施工有限公司存在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不具体等共性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开展“三送三解”(送宣贯解盲区、送培训解困惑、送模板解短板)精准帮扶,现场指导企业完善企业内部隐患报告机制流程图,助力隐患报告制度落实落地、见行见效。截至目前,帮扶小组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政策解读明方向 制度优化强根基
帮扶小组同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从业人员现场宣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市安委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重点解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制定的《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施指南》《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中关于“健全企业内部隐患报告激励机制”等核心条款,细化“明确报告内容、明晰报告途径、认真核查整改、落实奖励资金、及时实施奖励、加强正向激励、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宣传培训”等全流程规范,让企业管理人员与一线从业人员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帮助企业实现事故隐患治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防控”转变。
典型引领促提升 经验共享谋发展
帮扶小组在督导过程中注重挖掘优秀企业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落实中的创新实践,以市安委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内部报告制度推动优秀案例》向全市通报,形成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如宝坻区某电梯制造企业建立“隐患积分换京东锦鲤”激励机制,极大激发员工“识别隐患、报告隐患”热情;和平区某商圈城市更新项目借助AI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设,推行智能管理理念,对施工现场全时段无死角监控,第一时间发现事故隐患,推动报警、核查、处置闭环管理;蓟州某发电企业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常态化机制,实现隐患闭环管理,确保事故隐患高质量整改,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据统计,自去年8月以来,全市已有149921家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排查隐患129570项,发放内部奖励580.9万元,其中今年2月份,共新增3949家,排查隐患5791项,发放内部奖励56万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推广实施,极大调动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发现问题报告隐患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爱企如家、守护安全的“主人翁”意识,有力营造了“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