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完成2025年天津市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公共科目测评工作。经队伍线上自愿申报、应急管理部门核查、专家综合评审,我市共有4支社会应急力量从申报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专业科目测评环节。
分类分级测评工作是贯彻《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的务实创新举措,今年首次在我市开展。为确保测评工作扎实推进、规范有序,市应急管理局在测评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印发《天津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分类分级测评作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的主要工作,并将工作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二是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应急救援领域权威专家和已通过评级的队伍来津,宣贯解读国家及我市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明确测评流程、核心指标及注意事项。三是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最新情况、测评意向和问题需求,重点对党组织设立、专职人员认定、应急管理部门备案等进行初步筛查,帮助社会应急力量精准理解测评要求。四是开展专业指导,安排专人对申报队伍的材料报送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解答队伍在材料准备中遇到的疑问,确保报送材料完整、规范、符合测评标准。
测评工作坚持“以评促建”,即通过对社会应急力量日常管理、装备配备、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带动提升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救援能力水平,吸引了全市众多社会应急力量关注和参与。24支队伍在测评意愿问卷调查中表示,未来愿意参与测评,占目前队伍总数的75%。经充分准备,共有10支队伍线上申报参与建筑物坍塌搜救、水上搜救、应急医疗救护等专业类别的2级和3级能力测评,体现了我市社会应急力量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在材料审核环节,专家评审组根据测评要求对申报队伍的党组织建设、人员资质、装备配置、响应预案、培训演练、管理制度等14大项公共科目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核评估,最终确定4支队伍进入后续专业科目测评。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组织开展专业科目现场测评,重点检验队伍在实际操作、应急响应、协同配合等方面的实战能力,通过开展分类分级测评,科学引导、分类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培育救援能力,提升保障水平,以社会应急力量持续规范发展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