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zf
logo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筑牢地震灾害应对防范安全屏障 守护城市生命线
天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五措并举提升抗震救灾“韧性” 构建全链条应急防护体系
信息来源: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5-08-06 18:1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天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早、实、细”为工作导向,创新机制、夯实基层、完善设施,通过项硬核举措筑牢地震灾害应对防范“安全网”,为城市安全发展注入“稳定剂”。

一是深化“区域联动”,构建协同救援“联动机制”。会同北京、河北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办公室联合印发《京津冀大震巨灾抢险救援协同机制(应急资源)》,构建“专家+队伍+物资+信息”四位一体的大震应急协同联动体系,规范抢险救援启动条件、联合会商机制、跨区域救援任务分工及队伍物资来源保障,强化联合会商、联动响应、联调物资、联同救援能力,为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救援格局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二是锚定“指挥协同”,优化应急预案“四梁八柱”围绕实战化目标,组织修订《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天津市机构改革职责调整实际,对指挥体系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明确12个工作组职能分工,推动跨部门资源整合与职能互补,构建形成“覆盖全面、层级分明”的应急指挥体系。认真贯彻“防抗救相结合”原则,严格规范临震阶段信息报送与先期处置程序,确保地震灾害发生后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实现快速响应、科学调度。在响应机制建设方面,系统规范市、区两级应急响应流程与行动标准,明确各级响应程序、责任主体及岗位要求,强化国家、市、区三级工作协同联动,切实提升预案实操性和地震灾害应急指挥协调效能。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打通应急演练“最后一公里”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先后印发天津市医院、中小学校、乡镇(街道)、社区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指南,以“规范、安全、节约、有序、有效”为原则,指导基层开展单项、综合等多样化演练,有效提升基层“第一响应人”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理顺机制,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检查指挥系统、物资装备等准备情况,锻炼队伍对响应行动的熟悉度,科普防震减灾救灾知识与自救互救常识,提升医院、养老院、学校、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聚焦“责任落地”,制定基层救灾“任务清单”印发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指导意见、基层抗震救灾主要任务清单,分类施策,以“清单化”管理推动责任精准落实针对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不同层级,分别制定27项、24项、26项主要任务清单和主要任务建议清单,内容涵盖震前、震后主要任务其他任务等全链条工作,实现“照单履职、按单办事”,指导帮助基层单位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处置效能。

五是筑牢“安全底线”,构建应急避难“生命港湾”按照2+2+2试点模式建设6处市级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包括2个公园——水西公园、水上公园2个体育馆——海河教育园体育中心、团泊体育基地,2个展馆——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新增总面积135.98万平方米的避难空间预计27.2万人提供避险服务有效覆盖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重点区域制定6处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明确启用条件和关闭条件,规范区指挥部工作组构成,配套建设应急供水、供电、直升机起降点等,确保灾做到“有场所、有物资、有保障”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