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zf
logo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市应急管理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30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信息来源: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3-04-24 10:58

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0330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类别:

A


签发领导:

张军武


公开属性:

王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点区域在汛期加强应急救生用具配备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经会同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汛期在重点区域配备应急救生用具,提高人民群众自救能力,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近年来,市防办、市应急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防大防猛防超常,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各项应急救生避险措施落实,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压实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分区包片防汛抗旱责任制,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逐级落实覆盖地铁站、公交站、地下商业等重点部位防汛“行政、管理、技术”责任人,针对下沉道桥等高风险点位逐一分解“应急排水、交通管制、物理隔离”责任到岗到人,制定责任明白卡,广泛开展防汛应急管理、应急机制、指挥调度、抢险救援、转移避险等业务培训,实现责任人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不断筑牢防汛责任堤坝。

二是健全预案方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设上下贯通、织链成网、无缝衔接的预案体系。市政府印发《天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将暴雨橙色、红色预警纳入防洪应急响应启动硬性条件,突出前瞻性。对标防范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市防指下发《29项应对极端强降雨防汛应急机制》《天津市极端强降雨天气防汛应急处置实施方案》,细化预警“叫应”和极端天气“关停限避”措施,明确分级自动响应,做到能启动、可执行。聚焦中心城区23处易积水地区、36易积水小区及里巷,完善“一处一预案”。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地道封控、地铁停运、应急救援、转移避险等桌面推演,进一步检验预案、方案、机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汛前,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对低洼易涝地段、下沉道桥、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等重点点位责任人、防汛队伍、应急物资和关停限避等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建立隐患台账、销号管理,汛前整改到位或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市防指成员带队分10个常态化检查组,分片包区开展备汛措施和风险排查、隐患整改监督,发现重大问题,以市防指名义“一区一单”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到位。

四是配备救援设施市水务局已在市级防汛物资仓库储备了救生衣、救生圈基本应急救生类防汛物资。市交通运输委组织在地下车站配备了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公交集团在有条件的场站和车辆设立了爱心伞供乘客使用。市城管委在中心城区车辆人员通行密集的48处重点下沉地道、隧道加装防汛逃生梯,打造安全避险生命保障通道河西、津南、西青、蓟州等11个区建成152处下沉地道积水自动监测预警设施,实现超前预警、提前断交,提高强降雨期间车辆及行人地道通行的安全性。

二、下一步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市防办、市应急局会同各有关部门结合我市防汛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并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防汛组织推动。针对基层换届、责任人调整等情况,精心筹划“2023·守卫津城”防汛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制作天津防汛形势专题片、开展“四防”应对措施推演,掀起全市备汛工作高潮。积极调整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压防汛重点区域、工程的市、区两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更新调整地铁站、公交车站、商业聚集区、下沉道桥、低洼易涝地段重点区域风险点位、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制定《天津市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明确20项重点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完成时限,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修订完善预案机制。组织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29项极端强降雨防汛应急机制纳入本辖区、本行业领域防汛预案,编制预案明白卡,增强预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突出预警早发布、响应早启动、队伍物资早部署、防范行动早开展;聚焦地铁站、公交车站、商业聚集区、下沉道桥、低洼易涝地段等重点区域,修订完善“一处一预案”。规范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程序,制定完善《天津市强降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政令畅通、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修订《天津市防汛宣传发布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提前发布暴雨预警、安全提示信息,“叫应”各级责任人提前上岗、提级防范,提醒群众远离风险区域

(三)强化救生物资储备管理。各行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商业聚集区、下沉道桥、轨道交通、低洼易涝地段防汛救援物资储备力度,预置在周边泵站、地下停车场和地铁出入口等便利场所;积极探索在地铁站、公交车站重点区域建立雨衣、雨伞、救生圈等救援救生物资使用管理机制,提高救生效率;各区加强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等应急救生物资储备,前置到街镇、社区(村)等防汛一线,遇突发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快速调运。

(四)提升群策群防能力。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泛宣传防汛安全常识,应对极端强降雨生产生活注意事项、车辆涉水淹泡人员逃生等内容,增强避险自救能力;深入开展转移避险和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让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联系人员,确保突发险情时,能够跑得快、方向对。

(五)坚持汛期常态热备。防汛关键时期,市水务局组织市防汛物资专储单位提前整理好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汛应急救生物资,随时做好调拨准备;市交通运输委继续推动在重点地铁站、公交车站、车辆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爱心伞等应急救生物资,满足乘客救生需求。遇强降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启动下沉道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高风险部位强降雨应对方案机制,雨前应急抢险人员、物资设备在风险点位或重点部位上岗到位,做到雨前预置到位、雨中严防死守、雨后持续热备,随时应急处突,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防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关于重点区域在汛期加强应急救生用具配备的建议对推进我市应对强降雨防汛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相关工作推进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采纳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汛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救能力我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水平防汛安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4月10日   

 并附附议人:占伟,耿建珍

工作人员:

万益

联系电话:

28051876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