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zf
logo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市应急管理局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26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信息来源: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3-04-24 11:04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026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类别:

A


签发领导:

张军武


公开属性:

民进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加强顶层统筹指导。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我市为落实文件精神以及应急管理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市应急委办公室名义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意见》(津应急办〔20213号),着眼完善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提出了“建立简约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建实专兼结合的应急力量体系”“形成快速灵敏的应急响应能力”等8类24项具体建设意见,指导基层实施开展应急管理建设。今年以来,市应急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区域分片形式,深入各区应急局一线,调查了解基层应急体系建设面临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形成印发了《天津市2023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对包括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进行指导开展。

(二)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建设。按照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统一部署,市卫健委牵头组织报批印发了《天津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个卫生专项预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络机制,组织各成员单位做好专项预案配套保障方案。按照市政府关于我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有关要求,全市实行急救中心及分部、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点三级管理模式,原则上按照每4万人口配置1部救护车、每8万人口建立1个急救站点的标准(人口集中和偏远地区适当调整)建设。其中市急救中心采取独立运行模式,负责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目前我市部分急救站点已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为市民健康保健护航。

(三)加强基层警力应急能力建设。2022年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组织了四期全局人口管理工作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00人,专门邀请市消防救援总队围绕消防隐患的排查及认定标准,详细解读公安机关、消防救援部门、社区居委会在日常消防工作中履行的工作职责,有效提高了公安机关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研究制定了《天津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公安分预案》,并实地开展火灾事故处置应急演练,检验论证可操作性、熟化程序性,提升公安机关及时、有序、高效开展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能力。结合“万名民警进百万家”活动,组织全局派出所社区民警“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社区网格群、电子屏幕等新媒体方式,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针对性强、内容接地气、形式灵活多样的应急科普宣传活动,有效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四)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本建立形成了覆盖市-区-乡(镇、街)三级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管理体系。依托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市-区两级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市委组织部、编办联合发文将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街道、乡镇职责清单灾害信息员共建共用明确气象灾害专职人员,建立社区全覆盖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市气象局制定《天津市气象局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降低基层气象灾害风险,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成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对接了市、区两级应急、地震、人防、海洋、武警等130个单位,纵向贯通国家、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节点,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发布系统网络平台。建立了手机短信、电话外呼、电视插播、微博、微信、农村预警大喇叭等13种发布手段,其中农村预警大喇叭在全市布设2500余套,常年在线率超过90%。

(五)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目前,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2,经市领导同意,组建了天津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会议。市文旅加大推动力度,以多种方式与国家广电总局、兄弟省市、应急广播承建企业以及我市气象局、海河传媒中心等单位部门了解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协调海河传媒中心研究拟定了《天津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案》,与我市有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协调,稳步推进我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指导力度。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落实《天津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等有关内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全面总结全市应急系统成立4年多来建设经验成效,吸取兄弟省市先进做法,研究出台指导全市应急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包含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在内的应急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纲领性文件支撑。总结推广我市和相关地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做好应急处置卡在基层一线的推广应用。

(二)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组织建设力度。指导基层街镇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地区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设置专(兼)职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承担本级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属地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工作。依托(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基层治理重要内容,扎实推动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落实。

(三)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力度。指导各区依托民政、共青团、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培育政治素质过硬、救援能力较强的社会应急力量成为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指导基层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员的作用,建设一专多能的基层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力量队伍薄弱的基层乡镇,有效整合所在区域现有应急力量,指导建立区域联合联动机制,拟在蓟州区或滨海新区选取典型试点,先行先建,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建设。

(四)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力度。密切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间协同配合,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与社会应急力量的联训联演,加强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单位的作用,建立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基层应急救援的拳头力量。

(五)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统筹规划乡镇(街道)区域内应急物资装备的种类数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站)建设,发挥企业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的有机结合。重点推进中心和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中心避难场所(市级)设计方案及建设项目申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数据库,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维护。加快推进天津科技馆应急科普专区二期建设和天津应急管理科普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火宣传月等主题宣传节点,推动科普宣传,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救能力

(六)进一步加大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督导落实力度。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开展情况作为督查检查重要内容。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领导班子应急处置机制和党员、干部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完善各级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各区基层单位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一体推进、持续用力。推动基层组织和单位实现应急管理有组织机构、有风险评估、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物资、有培训演练等“六有”。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2023年4月18日   


工作人员:

宫之贤

联系电话:

28051631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