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 | ||
李春洁委员: | ||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全民安全应急意识,打造社会化应急救援培训体系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完善全民安全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有关工作,会同各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将应急安全教育向“两个末端”延伸,助力全市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一、统筹全市,多层次开展应急培训 市安委会印发《天津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要求各有关部门组织有关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各区同步组织好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各有关部门全面细化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频次、内容、范围、时间等规定要求,切实强化教育培训动态管理,提升从业人员整体能力水平;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1次),让全体从业人员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应急处置要求,形成常态化机制。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要求各区、各部门加强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育公众安全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市应急管理局先后印发《应急管理干部实战大练兵总体方案》《基层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入职培训和复训工作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每月组织应急管理大讲堂,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结合重点工作、专业特点和岗位需要,开展执法能力、应急救援、灾害防治、预案编制等专题培训班47期,编印应急管理干部培训教材7册,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培训范围向全市各行业、区域和企业、社会一线延伸,覆盖领导干部、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一线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骨干,营造良好的应急文化氛围。 二、面向基层,积极推进应急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为落实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有关工作任务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建设完成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应急避险专区”,涵盖自然灾害科学原理、自救逃生科普知识、消防安全实景体验等内容,为少年儿童参与应急避险技能体验提供优质平台,截至目前,共约50万人次参与实地体验,“小手拉大手”开展应急科普宣传的效果初步显现。按照全市统筹、布局合理、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选择的原则,面向全市范围遴选应急宣传教育基地,现有6家单位(院校)的场所(馆)入围并授牌,分别为:生态城安全体验馆、中国交建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安全体验馆、天津大学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市龙润安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共安全体验馆、西营门小学安全教育实验室、天津市鸿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用电体验馆。后续,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开展基地遴选工作,并持续跟进基地使用运行情况,巩固基地建设成果、发挥基地宣教功能、聚力基地资源优势,探索体验式应急宣教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 市应急管理局建设完成“天津应急管理科普资源库”,收集整理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案例、安全应急贴士、应急广播音频、科普短视频等内容资源3000余个,充分发掘天津曲艺之乡文化特色,联合德云社以及天津本地知名相声演员联合录制《德云话安全》《防灾减灾 你我同行》《地震往哪躲》防灾减灾主题宣传片,《安全生产指南-快板说安全》公益视频,将安全元素与本土曲艺特色巧妙结合,多部宣传作品被应急管理部转发推广,9件作品在全国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奖。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每周1期制作播出《白俊说安全》专题节目,联合天津广播开设《交广会客厅》《应急讲堂》宣传专栏。抓住“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关键时间节点,精心举办宣传咨询活动,会同红桥区政府和市教委、天津海事局、市地震局等部门,在天津民族中学联合举办“天津市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咨询活动”,活动在央广网和市应急局官方抖音号、微博号进行全程直播,共计14.3万人次在线观看,通过教会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关注参与防灾减灾工作;2023年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开展各类学习主题宣讲和培训活动8600余场、安全宣传咨询活动5100余场,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以案说法”“安全生产辩论赛”等活动1.59万余场,组织全员应急演练2.16万余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末端落实的通知》,统筹开展“你的安全我牵挂”应急安全知识“五进”主题宣讲、安全宣传“大篷车”进基层等活动,面向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社会群众宣传普及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应急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引导带动各级各行业部门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质控中心,拓宽全方位、立体化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渠道,年人群覆盖超150万人。其中包括,利用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流行性感冒、甲流、诺如、疟疾、革登热等传染病知识、中暑等急救知识、地震避险等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应急知识有奖趣味问答活动。扎实开展卫生应急“六进”活动,赴西康路小学、岳阳道小学开展“卫生应急进校园,健康你我他”活动;结合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在西青区开展卫生应急科普折页发放和义诊宣传活动;制作H5宣传动画开展关于传染病等知识的线上宣传活动;印制32000份宣传折页材料供16个区卫生健康委统筹用于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紧扣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制作《高温热浪暑难当,护航健康重预防》宣传视频,提出人群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和建议,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在大型商场电子屏投放宣传;制作肠道床染病、中暑急救两个主题宣传海报,在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的40个点位持续投放宣传;赴津药达仁堂集团乐仁堂制造厂开展卫生应急进企业活动,为企业职工开展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三、广泛合作,推动应急救援产业产学研成果有效转化 市应急管理局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赢发展”的原则,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坚持“以科技创新服务城市安全”理念,在城市安全发展建设、危化品安全治理、风险监测预警、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应急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智库支撑作用。深挖我市专业资源、院校优势,先后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强化我市应急管理领域科技支撑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面向全市范围遴选天津大学等5家单位(院校)为安全技能培训师资研修基地,根据不同行业分类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开发教材体系,组织“集体备课”“以研带修”“教、研融合”,为高危行业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参与应急管理领域科学决策、科学监管的“智库”和“助手”作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专家库专家458人;成立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17位同志为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有效提升我市应急管理决策水平。持续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开放大学等院校持续开展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进行合作教学。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行业领域专家、学者智库优势,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 市教委组织高校与应急救援产业链企业对接交流,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展人才培养路径,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培养卓越工程师,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培养适合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搭建校企握手通道,组织高校与应急救援产业链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以需求任务为牵引,以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共建校企联合攻关团队,夯实信任关系,固化合作渠道,促进高校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组织对接,引导高校集聚资源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做好服务,促进高校该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市卫生健康委与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用好天大应急医学专业化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以贴近实战、临场应变为重点的培训演练,探索深化无脚本、随机导条出科目形式,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情况研判、应急指挥能力,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后勤队员保障能力,实现全市47支卫生应急队伍参与全覆盖,进一步满足全链条、全要素的卫生应急实战处置需求。同时助力天大打造“培训—预警—急救”为一体的应急救援全产业链条,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良性循环。坚持用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实训基地等载体,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演练,进一步磨合队伍、提升能力。持续擦亮京津冀卫生应急演练品牌,深化三地卫生应急一体化进程。强化部门协同机制,参与各类应急演练,推动我市应急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建设,锻炼和检验卫生应急队伍综合管理和现场处置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