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安办〔2018〕56号
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市开展仓储和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的通报
各区人民政府、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市属国有集团及有关单位:
为深刻吸取滨海新区中塘镇久凌仓库“10·28”火灾事故教训,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市安委会下发了《市安委会关于开展仓储和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2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仓储和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第一阶段摸底排查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排查总体情况
从各区情况看,共排查出2819家企业(场所),仓库7797座,仓库总面积2140万平方米。其中滨海新区412家,东丽区109家,西青区308家,北辰区295家,津南区93家,武清区55家,静海区90家,宝坻区71家,宁河区38家,蓟州区59家,和平区101家,河北区80家,南开区470家,河东区27家,河西区559家,红桥区52家。市内六区重点排查了快递站点,大型商超等。其他区重点排查了货运企业、冷库、自带大中型仓库的工贸企业,涉及物流配送的企业等。
从各部门情况看,共排查出1031家企业,仓库2613座,仓库总面积3068万平方米。其中市交委排查出天津港企业23家,市商务局排查出规模以上商贸企业仓库和零售企业所属物流配送中心112家,市邮政局排查出邮政快递企业37家,市消防总队排查出人员密集场所和火灾风险较大的企业场所427家,市应急局排查出冷库和危化品库等161家,市城管委排查出园林苗圃等87家,市水务局排查出防汛仓库等17家,市生态局排查出天然气站等148家。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积极主动
一是规格高。由主要负责同志紧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全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滨海新区、南开区、武清区区委书记参加全区安全生产会议并提出具体要求。二是行动快。均在第一时间制定下发进一步细化要求的专项整治通知文件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三是部署细。静海区区长、常务副区长、分管消防副区长参加全区安委会扩大会并提出细化要求。河西区先后召开视频会、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部署会、25个委办局及街道参加的推动会持续部署督导专项整治。
(二)持续推动,督查暗访
滨海新区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分31路开展督查。蓟州区区委书记带队对加士孚润滑油、森林防火物资库等重点单位进行督查。北辰区区长及两位副区长分别带队对烟草总公司物流中心、永辉超市等5家企业开展安全检查。东丽区副区长先后3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全程配送公司、杨北建材城等企业暗查。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和九个督查组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了督查。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每周深入相关企业进行督查检查。
(三)全面排查,细致准确
市城管委共排查出包含市政园林、渣土站、填埋场、苗圃、建设公司在内的各类型涉及仓储单位87家,其中天津市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内一处仅2平方米的储藏室也纳入仓储监管台账,摸底全面细致。北辰区对排查出的295家企业场所为便于后期监管逐一分类成物流园区、物流场所、物流企业、仓储场所、仓储企业五类。排查出的某仓库面积2733平米,精确到个位。且对每家企业场所涉及的主要储存物料和行业主管部门情况均逐一填写,上报内容规范准确。南开区本着不漏记一处仓库的原则,从仓储物流企业到各类快递驿站,从企业货仓到机关单位内部的储存间,共排查出470家企业场所。河西区共排查出559家企业场所,仓储规模5000平米以上12家,1000-5000平米28家,500-1000平米13家,200-500平米49家,小于200平米457家,排查分类明确。
(四)创新举措,压实责任
滨海新区按照“一、二、三”分类排查管控。一类为存在违章建筑、安全间距不足等重大隐患无法整改的企业;二类为存在违法违规应进行处罚的企业;三类为存在一般隐患的企业。同时实施企业、属地“双联签”制度和隐患整改“包联制”,加强“日统计、周汇总、月总结”等工作。武清区印制下发《全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责任图》、《责任清单表》、《重点行业领域(场所)检查标准》、《重点行业领域(场所)清单》等文件对仓储物流场所等18个重点行业领域明确了工作责任、目标,检查对象、检查标准。系统回答了“查谁、谁来查、查什么、怎么查、什么时间查、怎么改”6个问题。西青区建立各区级领导和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均加入的安全生产督导微信群,各单位每天将重点工作情况发至微信群汇报,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每天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督导推动专项整治开展。
(五)加大投入,技术支撑
东丽区针对仓储类企业易出现电气类安全隐患问题,聘请专业机构对重点仓储物流企业开展了用电安全监测。滨海新区邀请青岛市安全生产研究院协助梳理仓储、物流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检查标准,制定分类检查清单,构建仓储、物流企业电子分布图和监管平台,努力实现动态化监管。津南区对有条件的仓储物流场所推广运用“电管医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努力通过增强技术支撑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六)强化处罚,震慑违法
截止目前,全市共检查仓储物流企业(场所)1315家,发现隐患3203项,整改完成隐患2055项,投入整改资金1005万,企业内部经济处罚4.55万,企业内部通报处分80人,内部约谈26人,责令书面检查8人。执法部门对企业实施停产停业整顿4家,关闭取缔36家,行政拘留1人。行政处罚128.3万,其中滨海新区处罚45.8万,武清区处罚36.5万,北辰区处罚27.5万,宁河区12万元,宝坻区10万元,因产业结构等原因以往处罚较少的市内六区也实施了共计7万元行政处罚,处罚力度有所提高。
(七)警示教育,重视宣传
滨海新区在“10.28”火灾事故现场召开区安委会扩大会,所有与会人员在“10.28”火灾事故现场接受警示教育。静海区开展“双基”公务员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工作,聘请行业专家,运用事故案例,以案说法,分析解读相关法规规定,进一步明晰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河西区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为依托,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每日上传涉及仓储物流安全的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等持续进行宣传。
三、主要问题
(一)企业方面
一是部分企业存在先天不足。如因土地性质而导致无消防验收、存在违章建筑、安全间距不足等。二是安全基础较差。部分企业存在货物堆放不规范、超规超量储存、转包转租、混装混存、“三合一”现象;个别仓库在规划时耐火等级较低,火灾荷载较大;库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应急能力不足。三是主体责任落实差。部分企业存在风险较大却自认安全性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查自纠行动迟缓。加之仓储物资周期短、流动性大、作业流程快,出入库手续不齐,实现对库存内容和数量的动态掌握不准。
(二)政府安全监管方面
一是行业监管需加强。按照统一部署,原市综合执法局负责依法查处物流仓储企业擅自占用市政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但截至目前其以机构改革为原因未上报任何排查检查情况。市民政局作为可能涉及仓储较多的部门同样以机构改革为原因未上报情况。市交委负责对全市物流运输企业进行排查,但截止11月底仅上报了23家天津港相关企业,排查数量有待提高。二是整治力度需加强。河东区排查仓储物流企业场所仅27家,排查数量相对最少。津南、蓟州尚无经济处罚。
四、下一步要求
(一)进一步压实深化治理
各区各部门要结合仓储物流企业场所点多面广基础差的特点,继续动员部署,组织人员力量,努力做到应查尽查。要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部门的创新举措,完善细化可操作的工作职责分工,进一步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确保隐患检查、整改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二)重拳狠手,严格执法
要突出重点,敢于动真碰硬,对仓储物流企业(场所)要做到“六必查”:一查主要存储物料,是否建立物料清单、出入库台账;二查消防、土地、经营许可手续是否齐全;二查安全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三查安全消防设施是否有效运行;四查值守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五查是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六查是否存在超量储存、超范围储存。同时,要对重点单位适时组织暗查、夜查、“回头看”督促企业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要按照“四铁”要求依法予以上限处罚。对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措施,问责追责相关责任人,并及时向社会通报曝光。
(三)夯实基础,建立长效机制
各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防范遏制事故发生着力夯实仓储物流企业安全基础,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一是针对企业管理、作业人员组织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注重安全消防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加强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发挥第三方力量。聘请安全、消防中介机构行业专家对重点企业“查大隐患、防事故”。四是增强技术支撑,推广运用“电管医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提升仓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请各单位于每月月底前将开展专项整治的文字总结、《隐患排查整改及处罚问责清单》(均为本月内阶段性情况电子版)报送至市安委会办公室;最晚于2019年2月15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文字总结(电子版)报送至市安委会办公室。报送邮箱:zhoubin@aqsc.tj.gov.cn
2018年12月14日
(联系人:周彬;联系电话:28208786)
(此件主动公开)